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四十八章 - 第2页
bbwx2.com

    “此文甚好。虽有冒进不足之处,却不乏可行之议。”刘健道,“尤以南北粮秣运输最善。”

    杨瓒想过多种可能,始终没有想到这种。

    李阁老亲往“抓”人,不问金尺,不问牙牌,也不问他在乾清宫中的“无状”,更不问今日天子不上早朝,改上午朝的因由,只问这篇农商策论?

    说不通,无论如何都说不通。

    抿了抿嘴唇,脑子里缠成线团,额际一阵阵抽痛。

    无论想得通还是想不通,无论三位阁老真实意图为何,最好的应对办法,唯有问什么答什么。有一说一,有二说二。不至万无一失,至少不会犯下大错。

    深吸一口气,杨瓒起身,恭敬道:“南北粮秣运输,下官确有几分浅见。然钝口拙腮,有言不逮意之处,还请阁老见谅。”

    “无碍。”刘健道,“关系国家经济,当直言勿讳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下官斗胆。”

    策论写在入值翰林院之后,弘治帝大行之前,距今已两月有余。大致的内容,杨瓒都还记得。关乎漕运的观点,今日看来,实在有许多不足之处。

    在翰林院抄录之余,杨瓒曾翻阅过早年文卷。读到漕运相关,更借户部观政之机,向户部郎中请教。得悉内情之后,心中生出诸多情绪,委实难以言喻。

    国朝开立以来,官场自有一套规则,上治下法,延续百年。别说他当时只是翰林院七品编修,换到今日的从五品,也轻易触碰不得。

    本以为,短时间内不会再论究此事。未料到,内阁三位相公竟向他问策。
请关闭-畅*读/模式阅读。

bbwx2.com
关闭+畅/读=模式,看完整内容。本章未完,请点击【下一页】继续阅读。
上一页 - 下一页